黄海波:我们这些不是帅哥的人
黄海波:余味这人倒退30年就不叫好男人。也许再过10年,好男人的标准就是“毛锋”那样的了,之前折腾够了,之后塌实了,这样的也让女人放心。
特约撰稿 方同 发自北京
没成之前是我觉得能演,人家觉得不合适;现在是我觉得不适合我,人家说我们觉得适合你
2001年,黄海波刚从电影学院毕业那会儿,最红的是陆毅、《永不瞑目》。“真是太帅了,打开电视机,全是俊男美女。我很认真地想了下自己,我说完了,我这形象也就能演个男七八号吧,没出头之日了。去年拍《决战刹马镇》我跟红雷哥(孙红雷)聊了4个小时。他说,‘海波,我刚拍戏的时候,一个前辈跟我讲,你自己照照镜子,你看你长得这样多吓人啊,你是个有特点的长相,就得在这条路上塌塌实实走你的。’我也一样,所以他跟我讲这个。我明白,我们这些不是帅哥的人、小眼睛的人,就得扎扎实实一步步走过来。”
走在大街上,观众对他的称呼不断变化,正是他这9年一步步走过来的最好见证。“《激情燃烧的岁月》火了,我从外地回北京,街上有人叫,‘哎,石林!’不知道名字。不骗你,我都反应不过来。之后《上海滩》,知道了,‘啊,演丁力的,叫什么海波。’《笑着活下去》演完,‘啊,演杨文榜的,黄海波。’等《媳妇的美好时代》播完,‘哎,余味,黄海波!’”
当初经纪人说,有这么一个本子,大概情况是家里有俩爸、俩妈,有个妹妹精神还不太好,还有个花心的小舅子……“我一听这人物关系就觉得,这本子可以签,一看就是个喜剧。”
其实黄海波算是一个童星,12岁就在张元导演的处女作《妈妈》中饰演“东东”。中学毕业之后,进了北京戏曲艺术学校。“那个学校是为文化馆培养人员,将来毕业到基层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我父亲的意思就是做个跳板,为以后考艺术院校做点准备。”之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97级表演本科班。大学3年所有课余时间都在排练场度过。“因为,我知道毕业之后就要凭真本事吃饭了。”
“读大学那会儿,黄健中导演要拍《笑傲江湖》,全国各大院校的学生都去试戏,我们班海清试任盈盈我试令狐冲,另外还有两个同学。当时给我们试戏的是两个执行导演,康红雷和郭靖宇。那个角色没选中,但康红雷导演送我走的时候说,‘我后面有个戏要找你。’回学校我该干嘛干嘛了,忘了这事。结果后来真接到了导演电话,当时叫《父亲进城》,就是后来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6年拍《新上海滩》,导演正找丁力的演员,我经纪人过去送资料,他看到资料就说,‘对对对,找的就是他。’正巧李雪健老师在组里做造型,说,“这小子我合作过,戏不错。就定了我演丁力。”导演高希希是在看了他的《高原如梦》、《激情燃烧的岁月》后认定黄海波就是他想找的那个丁力。李雪健在《唐山绝恋》和《上海滩》中同黄海波合作后,观察了一段,收他为徒。
认真拍戏,尽早把人生大事办了
“轴”、“拧巴”、“一根筋”,这几个意思相近的词,是黄海波的自我评价。而在一些跟他合作过的人眼里,他是个“很敬业,很尊重表演的人”。康红雷导演说,在昆明拍《激情燃烧的岁月》,海拔1800米,有场打篮球的戏,几个镜头下来演员就快虚脱了,他拿了篮球自己上,打两下就不行了,突然反应过来是高原反应。“海波竟然说没问题,再来再来。”后来有一场哨所的戏,“我跟海波和另外一个演员反复练习之后,他真就是一条拿下,一个字一个词都没打嘣。”
平时拍戏他总愿意揣摩角色,跟导演沟通,“我会跟导演说,我觉得这戏这么弄,出来可能更好看,但不成,最后还是该怎么拍就怎么拍了。”所以他说《媳妇的美好时代》是一个特殊范例。“我和海清,大学同班同学、老搭档,有默契在,比真夫妻还像呢,所以床戏才能那么精彩,很多台词都是即兴发挥的;导演刘江,我们师哥;柏寒老师丈夫是我们学校导演系的系主任韩老师,去世了,她的命运跟角色不谋而合。很多因素凑到一起了,这戏才能出来这个效果。”
黄海波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我们家是典型的严父慈母的家庭。”等他当了演员,父亲会经常去他信箱看,最近又有什么本子了,给一些建议,“这个戏不错,你得好好看看。”“我们那个大院18个女孩子都当妈了,看着人家一个个抱孩子,家里着急。我父母对我期望很简单,就是好好工作,注意身体,早点成家。”
老搭档海清觉得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最主要的部分。“我听了觉得很受益。我忽然发现每次拍戏回来,电卡找不到,水卡找不到,洗衣机不会用还得现找说明书看,要洗澡,没热水,得问我妈总闸门在哪儿。忽然就理解那句话了:重要的是生活。”
不拍戏时,就一个人在家里看书看碟,看什么电视剧火,“这个必须得看,还得想为什么火。”前段时间,去台湾做宣传,工作之余去诚品书店,“海清买了3箱书,我买了2箱,这正在家看呢。”
原来住的地方离父母家很近,不拍戏的时候,在家睡到下午两点,醒过来一看,屋子里太干净了,衣服洗了,4个菜放在桌子上。“我想,这样的话我永远长不大。现在搬得离他们那儿远了。”可有些问题躲不掉。“一天,我在那儿上网呢,我妈说,‘儿子你放心,我跟你奶奶这辈子没红过脸,你奶奶特喜欢我,以后你找什么儿媳妇,我一定像对亲闺女那样对她。’我这一回头,她坐我后面哭上了,说儿子不容易,一年了,我这才是第7回见你。”
今后的期许和打算?黄海波直言不讳,“工作上就是认真拍戏,生活中就是尽早把人生大事办了。如果未来结婚,我喜欢董洁他们的那种方式,低调,没必要弄得谁都知道。很多人说不能找圈里的人,我觉得不是那么回事,那是你人没看对,不是圈外就适合你了。有缘分,怎么都能走到一起;没缘分,怎么都不行。圈里人能互相理解,也有得聊,只要是真心相爱,没什么不可以。”
余味这人倒退30年就不叫好男人
人物周刊:一部《媳妇的美好时代》,让大家觉得你转型了,从硬汉成功转型为好男人了。
黄海波:其实上大学那会儿我就一直演喜剧,舞台剧,喜欢,也擅长这个,台下的观众都笑疯了。
人物周刊:这部戏也给你带来了工作上的“美好时代”?
黄海波:有更好的戏去拍了,某种意义上你具有很强的市场价值了。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没成之前是我觉得能演,人家觉得不合适;现在是我觉得不适合我,人家说我们觉得适合你。
人物周刊:怎么适应这种变化?
黄海波:所以学会拒绝真是大学问。我这人说好了,“江湖”;说不好,也是“江湖”。之前有过一些教训。这个本子发给你了,明明知道这戏成不了,一吃饭一喝酒,也就硬着头皮签了。但现在我希望能够对自己负责,接些好戏——本子、演员、班子各方面都不错的。所以我特受不了熟人说,“怎么着海波,戏火了,成腕儿了是吧。”其实我没变,是他们看我的眼光变了,觉得我火了。不拿他们当朋友了。
人物周刊:这个行当有时能让人一夜成名。
黄海波:上学的时候,我们班的男生帮师姐(赵薇)扛麻袋,一麻袋一麻袋信件,《还珠格格》一夜成名;孙海英,拍《激情燃烧的岁月》前没人知道是谁,播完,石光荣、孙海英没人不知道。这个职业可以一下这样。如果没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你接不住,要时刻保持清醒。这个圈子里是有找不着北的,红了火了最后也销声匿迹了。既然都看过那样的了干嘛还那样,别自己跟自己比、跟不如自己的比,跟比你强的比。
人物周刊:怎么想到拜李雪健为师?在表演上还有什么人对你影响比较大?
黄海波:跟师傅合作过几部戏,之后师傅又考察了我两年。他对表演那种真挚最打动我。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孙海英也是我的老师。我觉得一个演员,尤其是男演员,得特别有激情特别有爆发力,他具备了。他对我的影响是合作过程当中的那种潜移默化。另外就是合作过的导演。
人物周刊:感觉你平时在媒体面前很低调。
黄海波:我真正进入媒体视野是在《新上海滩》,当时我那个公司几乎是零宣传,但大家也看,觉得不错,主动找上来说要采访。再后来《笑着活下去》,收视率很高,到《媳妇的美好时代》这一下(火了)。
我不太会做采访,你要问我剧组有什么好玩的事,我说不上来。我对媒体从来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真诚相待,有时候也说错,(人家)来一个断章取义,也没辙。所以说有时候太性情也不好,人家随便挖了个坑,我就往里跳。但你让我说假话也不是我,说不出来。
人物周刊:尝试过喜剧之后还想尝试什么角色?
黄海波:我在部队大院长大,想演军人,一个现代的军人,想穿穿那身新军装。演员最重要是塑造人物。如果观众已经很熟悉你了,你能不能演一个角色让观众看了觉得“哎呦,他还可以这样啊”?你看我下次要是演一个妇产科医生怎么样?能想象得到吗?
人物周刊:也听你唱过歌,以后会考虑往这方面发展吗?
黄海波:我也进过棚儿,但我觉得这还是两个行业,术业有专攻,本职要先做好,演戏还没弄明白呢,还唱歌。这就好比让刘欢去演宋江,让李雪健去唱《我和你》。我觉得艺人、演员、明星是不一样的。明星是有个人魅力在里面,我就是个演员,就是拍好戏。
人物周刊:很多明星比较避讳谈私生活,可你却在访谈节目上谈自己相亲的经历。
黄海波:事实如此嘛。别提了,我这段时间至少接到了50个电话,各种不认识的人,妈妈级的,托关系认识各种媒人,要给我介绍女朋友。
人物周刊:说明你塑造的“余味”已经深入人心了。
黄海波:这是时代变化了,余味这人倒退30年就不叫好男人。也许再过10年,好男人的标准就是“毛锋”那样的了,之前折腾够了,之后塌实了,这样的也让女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