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青年在读什么?
9月14日,趣头条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首日暴涨128%,震惊资本市场。
作为一匹资讯界黑马,只用两年的时间便上市,备受瞩目的同时也饱受着质疑,这款以小镇青年为主要用户群的App被业内称为“内容界拼多多”。
当三四线城市的数字阅读比重合计已超过一线城市,对于售卖内容的公司而言,小镇青年的市场将是他们目标抢夺的一个大蛋糕。只是,趣头条是小镇青年们的吗?小镇青年通过什么方式阅读?他们的阅读又该走向何方?小镇居民的阅读生活以及折射出来的精神世界,你必须懂。
欢迎您参加文末活动,成为“小镇青年观察者”,获得和作者交流的机会。
石枫
互联网从业人士
阅读可能是直接与自身对话最为私密的行为活动之一。在更多讨论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电商、游戏、短视频等领域的今天,本文试图从“阅读”这一角度切入,结合数据报告以及个体案例,呈现关于小镇居民的阅读生活以及折射出来的精神世界。
1
市场规模庞大,
关注主题更加悠闲
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广阔蓝海。除了以快手、拼多多为代表的短视频、电商购物等互联网产品更多选择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来实现自身的互联网版图基本盘,移动阅读同样是一片前景广阔的消费领域。
根据QuestMoblie TRUTH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库发布的2017年12月数字阅读付费市场城市等级分布图,截至去年年底,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及以下所占数字阅读行业整体用户的比重分别为18.1%,33.1%,合计超过一半,明显高于一线城市所占的13.2%。
付费用户的群体,三四线城市及以下所占比重更是高达19.0%和33.1%,远远高于一线城市所占的11.3%。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虽然单个市场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从整体来看,其市场体量将远高于数量有限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同时,三四线城市由于较一线城市工作节奏较慢,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阅读时间。
而由一点Insight发布的数据调查显示,三四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用户的阅读兴趣相比,同样存在一定差异。除了社会、时政、娱乐主题都占据前三之外,三四线城市用户对健康、育儿、市场、休闲话题的阅读兴趣排名均高于一线城市用户。而一线城市用户关注排名第4的“房产”话题,则在三四线城市用户阅读兴趣的排行中未进入前10。
差异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相比一线城市,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人们由于购房成本普遍偏低,因此并不关心房产话题。同样,相对闲适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使三四线城市的人们对育儿、时尚、休闲等轻松的话题的关注度超过了财经、军事等相对严肃的话题。
2
“小镇青年”对价格敏感,
偏爱阅读“新玩法”
作为三四线城市居民中的青年群体,其阅读习惯又有什么特点呢?企鹅智库发布的《2017小镇青年泛娱乐白皮书》显示,37%的小镇青年每天网络阅读超过1小时,“2小时以上”用户比重更是超过了一二线城市青年。但在付费行为上,与一二线城市青年类似,只有16.5%的小镇青年有过付费行为。较低的付费转化率可能与包括小镇青年在内的青年群体可支配收入相对中年群体较低有关。同时,较高的渗透率和人均阅读时长,使得这一情况有望随着这一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长而改变。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新闻资讯类App中,“趣头条”正以星火燎原的势头在三四线城市中迅速崛起。根据QuestMobile TRUTH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库的测算显示,从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间,趣头条在小镇青年人群中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惊人地增长了685%,大有成为资讯端的“拼多多”之势。
有别于其他的资讯类App,趣头条通过精心设计的用户行为引导方式来实现用户留存以及传播。App会给用户安排一系列的“任务”,例如“打开App”“分享一篇文章”“发表高质量的反馈”,等等,完成特定的任务就会获得金币,而金币可以直接提现成现金。另外,趣头条还设计了“收徒”模式,利用社交关系实现裂变传播。好友通过用户分享的链接阅读文章,该用户即可直接获得现金奖励。这一模式并非首创,在国外的一些生活类App,例如Booking、UberEats中已被广泛使用。
借由这些诱导行为,“趣头条”在单纯的资讯提供端口基础上,增添了“刺激—反馈”的游戏激励属性,从而在用户群体间备受青睐。而其针对的目标用户群,例如小镇青年,其价格敏感心理反向促使其对小额的现金奖励同样十分接纳。同时,比起流动性强的一线城市,三四线生活的青年群体社交空间相对单一和稳定,因此他们愿意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一系列的分享行为(转载文章、收徒、拼单等)。
内容生产以外,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关注算法推送、社交传播等问题。未来的移动阅读可能不光是关乎“读什么”,同样也是“怎么读”的问题。
3
另一类小镇青年:
关注阅读品质,“用书房抵抗世界”
当然,大数据并不能涵盖每一个个体的阅读行为特征。从一些个人的经历当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一样的小镇青年,以及他们与阅读之间不一样的故事。
90后作家魏小河出生于江西,称呼自己为“来自小乡镇的留守儿童”。他先后出版了《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读在大好时光》两本书,在书中为读者书目,以文艺类的小说、散文作品为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与体验。
魏小河说,其对阅读的兴趣源自于中学阶段阅读《哈利波特》的体验。书中波澜壮阔的魔法世界让他了解到在阅读中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体验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此后他一直偏爱文学类作品,并通过书评的方式为小读者们毛姆、马尔克斯、北岛、王小波等大家。这与其本人的阅读审美相关,“读书,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别人的看法,只是为了自己高兴”。但同时,他确信对于年轻读者,阅读需要经历从流行走向经典的过程,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流行,阅读一些经典的作品。
而另一位来自边陲小城凯里的青年导演毕赣,则将自己的阅读经验融入电影创作之中。在其成名作品《路边野餐》中,大量融入了诗歌的元素,“把回忆揣进手掌的血管里/手电的光透过掌背/仿佛看见跌入云端的海豚”,这显然与其过往的阅读以及诗歌创作经历紧密相关。诗歌作为一种隐秘的叙述文本,变形的意象背后是创作者那曲曲折折的记忆迷宫。这种隐秘同样影响到了电影本身的质感。电影里还原了一个山林丰茂、神秘而充满生命的凯里景象,而这种神秘气质与其阅读《聊斋》的体验相关。
他的第二部长篇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由腾讯影业参与出品,入选本年度戛纳电影节,并被选为金马奖开幕影片。本片创作灵感则源自于法国小说家莫迪亚诺,那种大量运用回忆、想象,在真实与虚构中往复跳跃的叙事风格——电影同样讲述了重回贵州故土的主人公,回忆起12年前的夏天,并不断搜索记忆中的线索以及旧情人的故事。
毕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曾经想将电影命名为《罂粟与记忆》,而这一灵感取自德国诗人保罗·策兰的同名诗集。“我们互相看着/我们交换黑暗的词语/我们相爱像罂粟和回忆/我们睡去像田螺中的酒”;而当电影拍摄到主人公罗纮武迷失影院、误入山洞、发现小野猫的时候,其称这一段镜头的灵感源自但丁长诗《神曲》的开头,但丁在森林中遇到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情节。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细腻地描绘到特蕾莎不论走到哪儿,腋下都夹着一本《安娜·卡列宁娜》,“她只有一件武器来与这个包围着她的恶浊世界相对抗:从市图书馆借来的书......使她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即使并非每一位小镇青年都有机会成为作家、导演,但他们都可以通过关注阅读品质,来缓解对于当下以及知识焦虑的紧张感,达成某种程度上与自身的和解。而对于那些前往大城市打拼的小镇青年来说,这种焦虑的缓解显得格外重要,将他们从当下紧张高速的生活节奏中解救出来。对于依然面临不少注重阶层和出身的目光来说,注重品味的阅读习惯甚至会成为小镇青年一种精神层面的“阶层上升”,及一种富有格调的心灵武装方式,帮助他们摆脱来自小城市的标签,成为良好教育的标志。
更重要的是,对于周遭相对更加平淡稳定的小镇生活而言,阅读确实能帮助到人们去见识更加广阔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得以被满足,阅读拥有“造梦”的能力。
寻找15位“小镇青年观察者”
“小镇青年”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或许你就是那个特立独行的“小镇青年”,又或许你的身边就有着无数个“小镇青年”。《腾云》杂志邀请了5位作者,谈了他们对“小镇青年”的理解,但可能,你有不同的见解。
因此,我们决定开放这个话题,寻找15位“小镇青年观察者”。
《腾云》还将不定期举办线下沙龙,您将有机会获邀与作者面对面交流探讨。
“小镇青年观察者”们
开始你的表演吧!
(留言截止时间11月14日)
互动话题
“关于小镇青年的阅读趣味,趣头条与世界名著齐飞”,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